單反無反的那些小事-曝光原理總結

快門手
Sep 29, 2020

--

經過前面三篇的洗禮

應該比較清楚曝光原理
我們來做個統合

曝光量與光圈、快門時間、ISO的四角關係

剛剛的公式

曝光量 = 快門時間 x 光圈 x ISO

每一個值都與曝光量有關係

而曝光量是什麼
最簡單理解的方式就是照片亮度

假設一張照片是這樣的

P = 1/500s x F2.8 x ISO 400

我想要提升「1級」曝光量
能夠用三種方式去提升曝光量

1. 降低快門:2P = 1/250s x F2.8 x ISO 400
2. 光圈增大:2P = 1/500s x F2.0 x ISO 400
3. ISO 提高:2P = 1/500s x F2.8 x ISO 800

以此類推
也可以交互應用
我想要降低「3級」曝光量
可以將原本的

P = 1/500s x F2.8 x ISO 400

改成

P/3 = 1/2000s x F4.0 x ISO 400

可以任意的調整參數
多多練習就會知道

當在曝光不夠的時候
才知道需要調整哪些東西

其實說這麼多用一張圖表來形容就知道

https://bursakameraprofesional.co.id/nikon-d7200-dslr-camera-with-18-140mm-lens.html

數位單眼四大功能

數位相機若有仿單眼功能,會有四大功能PASM
(各家品牌名稱不一,我以NIKON為例)

P,全自動:我用P檔次數相對少很多,除非懶得調參數,不太常用這個,因為這個用起來,就有點再把單眼當普通數位相機拍,不過練習使用「曝光補償」與「ISO」,可以很專注地練習。

A,光圈優先:他會根據你選擇的光圈大小,自動計算所需的快門,80%的機率我會用A,想要簡單的大光圈虛化調A最快得到。

S,快門優先:他會根據你選擇的快門大小,自動計算所需的光圈,10%的機率我會用S,拍動物或者拍運動物體。

M,全手動:自己調配快門速度與光圈大小,至於是否過曝可以參考相機的測光錶,10%的機率我會用到M,常用在長曝,或者需要微調才會用到,也有攝影師愛全程用M,覺得A和S無法滿足自己想要的。

以上四種只討論快門與光圈,ISO是獨立使用,多數人都會用自動選擇讓相機自動設置,為避免使用到高ISO,就會設定範圍數值,至於設定請詳看自己相機的說明書。

根據需求適時調整

光圈、快門時間、ISO是攝影基礎中的基礎
其交互應用,使用過就會有經驗

我自己的經驗是:

  1. 著重快門時間就可以控制快門時間S檔,選擇適當的快門時間。
  2. 著重景深與進光量,就可以使用控制光圈A檔,選擇想要的景深,基本上手隨時預設這個模式。
  3. 低光源下,盡可能使用M檔增大光圈,不影響目標運動下降低快門時間
    不得已才會提高ISO進行拍攝。
  4. 控制景深與保持安全快門,也會使用M檔,ISO就隨它去了…

舉例來說
拍人像都會使用大光圈
將背景虛化,凸顯人

拍風景不需要這麼短的快門時間
也會想要得到成像好的照片
通常就會縮一些光圈

以上的經驗
基本上了解曝光三元素與自己拍攝的目的
不斷 Try And Error
就可以找到自己習慣的操作

您的鼓勵是支持我寫作的動力

以上有錯誤論述與其他問題

煩請告知感恩

Sign up to discover human stories that deepen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Free

Distraction-free reading. No ads.

Organize your knowledge with lists and highlights.

Tell your story. Find your audience.

Membership

Read member-only stories

Support writers you read most

Earn money for your writing

Listen to audio narrations

Read offline with the Medium app

--

--

快門手
快門手

No responses yet

Write a respo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