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反無反的那些小事-曝光原理 feat. 光圈

快門手
5 min readSep 28, 2020

--

最後一個環節了

光圈

光圈值在定義上就是

鏡頭焦距與葉片形成的孔徑的比值

講這個一定覺得太複雜

我們回到裝水
剛剛使用水龍頭裝水

假設今天把水龍頭改成消防栓呢?

相信那個杯子馬上裝滿

一般水龍頭的孔徑都比一般消防栓的孔徑來的小很多
一般水龍頭進水量也就少很多

光圈也是如此

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多,曝光量也越多
光圈越小,進光量越少,曝光量也越少

剛剛提到的定義
會用到一點數學

「光圈值是一種比值的概念
光圈值= 鏡頭焦距/光圈孔徑
所以焦距 = 光圈值 x 光圈孔徑
相同鏡頭下,光圈值與光圈孔徑成反比」

結論就是

光圈越大,光圈值越小

這兩句話可以改成這樣

光圈值越小,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多,曝光量也越多
光圈值越大,光圈越小,進光量越少,曝光量也越少

一般來說常見的光圈值
1, 1.4, 2, 2.8, 4, 5.6, 8, 11, 16, 22, 32
原理可以看維基百科:光圈

相隔1個數字為1級
所以「F1.4」與「F5.6」差了「4級」曝光量

附註:
但我們會看到光圈值有F1.8、F3.5、F1.2
那都是1/2級或1/3級的光圈值
F1.8就是比F2多1/3級
F3.5就是比F4多1/3級
F1.2就是比F1.4多1/2級
可以參考我整理的數值

快門時間與ISO都有副作用
光圈也不例外

光圈的副作用

在這三項當中
光圈最簡單解決
花錢就能買到大光圈鏡頭((大誤

常見的定焦鏡都是擁有大光圈
通常光圈越大,價格就越貴
變焦鏡基本上都是從F2.8起跳
除了Sigma 18–35mm F1.8 與 Sigma 50–100mm F1.8很奇葩

大光圈也帶來景深的問題

大光圈,景深小
小光圈,景深大

舉例來說:人像照
當有兩個人以上要一同拍照的時候
如果使用大光圈會導致對焦一人後
而另一個人不在同個焦平面就會失焦
這樣大光圈就不適合用在這個時候

就算是一個人
也可能會因為對焦系統誤判
對焦到眼後的頭髮
或者突出的鼻子之類
又因為大光圈景深十分淺
導致眼睛是模糊的(眼神清晰對於一張人像照片來說,可是是靈魂)
所以現在無反的人眼辨識是標配的對焦功能
也是無可厚非

光圈的題外話

以技術方面來說
最大光圈鏡頭呈現出來的畫質也不會到很銳利
縮一級光圈就能達到不錯的畫質
不過日新月異的今日
大光圈也能做到很優秀的畫面

相反的
小光圈也會帶來一些困擾
對於大多數鏡頭來說
F5.6~F11的成像品質都會相對優良
但小於F11之後的諸如F16、F22、F32就會受到光學衍射的問題
導致成像品質急速下降
所以都不建議縮到這麼小

不過小光圈會讓星芒更加明顯
這是另外的優點
但星芒有多漂亮得取決於鏡頭的設計

Nikon有一顆被稱做鑽石廣角
Nikon AF 20–35mm F2.8 D IF

1993年發布的鏡頭
雖然最大光圈畫質不夠優質
但縮小光圈後
畫質堪比定焦
星芒又好看
很想借/買來嘗試XD

光圈零碎小事

其實光圈值嚴格來說只是個比值
F值僅代表光圈實際在鏡頭上形成多大孔徑的光圈

光圈不代表實際進光量
還要考慮到誤差、玻璃的透光能力等等
所以電影鏡頭都是儀器偵測出T值
來決定該鏡頭的光圈大小

來看看我最愛的人像鏡頭
Sigma 50–100mm F1.8 ART

實際上有個孿生兄弟存在在電影界

Sigma 還蠻多鏡頭都是同時在消費級與電影級同時出產
最近的Sigma 28mm F1.4、Sigma 40mm F1.4、Sigma 105mm F1.4也是

下一篇我們來介紹曝光量與快門時間、ISO與光圈交互的應用

您的鼓勵是支持我寫作的動力

以上有錯誤論述與其他問題

煩請告知感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