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反無反的那些小事-背景虛化

快門手
4 min readOct 9, 2020

--

景深只告訴我們那段區間是清晰清楚的,以外的虛化的
但沒告訴我們虛化效果如何
虛化效果跟光圈有關

之前我也做了點功課發現了驚人的事實
再談選購前先來聊一下光圈怎麼算的
光圈 = 焦距 / 通光口直徑

https://kenrockwell.com/nikon/50mm-f12.htm

假設今天我用全畫幅FF D750 + 手動鏡 50mm F1.2 調成 F2.0
2 = 50 / X
X = 25
所以在50mm F2 的時候 通光口徑為 25mm
接下來我拿出D7200 鏡頭直接拆下直接上 光圈值也沒動
Y = 50*1.5 / 25
Y = 3

從F2.0 -> F3.0
稱作「等效光圈」
我比較喜歡說「等效虛化」
背景虛化的效果跟「等效虛化」有很大的關係

歸納來說同個鏡頭所設置的光圈
換到小片幅的機器上
造成的虛化效果不一樣

而「等效虛化」就如同對應到全畫幅所使用光圈的大小產生出的虛化效果

接下去說(針對感光元件來說,膠片不適用)
今天如果拍攝時間為1/100
D750 50mm F2.0

D7200 50mm F2.0
曝光量會有區別嗎?

有,FF的面積是APSC 的 2.33倍
FF所接收到的光線量比APSC還多

但是以結果來說
兩台機器拍出來的照片亮度卻是相同的
癥結點在…ISO

數位相機的ISO真相

ISO其實是相對值
APSC為了讓曝光正確
提升ISO曝光量2.33倍
以下是原理

對於電子訊號的CMOS來說,存在叫做散粒雜訊(Shot Noise)的現象。
簡單來說在快門時間內,對於CMOS每一個感應單元來說不一定可以都接收到同等數量的光子。

接著散粒雜訊的分布平均值則是遵從Poisson distribution(帕松分布),而其期望值就是總能量,標準差就是噪點能量,就可以計算訊噪比 = 總能量/噪點能量。

舉例來說,FF的CMOS為 A (訊噪比) = B(總能量) / C(噪點能量),因為FF為APSC的2.33倍,則A / 2.33 = (B/2.33) / C,總能量B為原本的1/2.33,則噪訊比 A 也為原本的1/2.33。

但同一塊的CMOS製成,僅裁切而出APSC,其訊躁比應相同,為了要補償不足,就需要調整快門時間的2.33倍,但在快門時間不動的狀態下,ISO就會提升2.33倍,使得B不用除以2.33,而維持A的訊躁比。
所以才會有以下相關對比

APSC ISO 100 = FF ISO 233
M43 ISO 100 = FF ISO 400

相關知識影片:

以噪點來說(針對感光元件來說,膠片不適用)
理論上
排除廠商對照片的抹噪處理
在使用同個製程與技術的感光元件下
APSC ISO 100 等同於 FF ISO 233
所以為什麼有人說
在暗光下相同鏡頭、光圈、快門、ISO
APSC的噪點會比FF多
品質也就會比較差

同理可證
M43 甚至手機
為什麼在暗光處拍攝都得到相對較差的品質
但我們為什麼可以接受他的照片?
就是廠商對照片抹噪處裡與CMOS的製程不同
高ISO也不成問題

倍率轉換

在這裡也可以得到平常看到Nikon APSC的1.5倍率怎麼來的

36*24/(23.6*15.7) = 2.3(四捨五入小數點第一位)
√2.332 = 1.5(四捨五入小數點第一位)

等效虛化

可以思索一下
APSC F1.8 = 等效FF 2.8 虛化
M43 F1.4 = 等效FF 2.8 虛化

等效 FF 1.8 虛化 = APSC F1.2
等效 FF 1.8 虛化 = M43 F 0.9

所以Sigma 18–35 F1.8 Art、Sigma 50–100 F1.8 Art媲美24–70與70–200
搭配 Metabones SpeedBooster M43也可以接
M43也能用APSC鏡頭

下一篇我們來討論 安全快門與防手震

您的鼓勵是支持我寫作的動力

以上有錯誤論述與其他問題

煩請告知感恩

--

--

快門手
快門手

Respons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