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入門-單反與無反選擇戰爭

快門手
17 min readApr 13, 2020

--

上次寫完手機跟相機的差異與各種推坑

接下來就是要寫單反與無反的差異了

先來名詞解釋

「單反」

曾經的王者等級XDDD

全名稱作

「單鏡反光相機」

在無反絕地大反攻之前
可換鏡頭相機大多都採用此設計

裡面有著五稜鏡與反射鏡
一方面透過反射鏡反射從鏡頭進來的光
透過對焦系統進行判斷對焦
再來透過五稜鏡反射
可以讓使用者透過觀景窗觀察對焦點與目標

從底片時代用到數位相機時代
這樣的技術已經成熟且穩定
對焦的好壞
可以參考各家頂級機身
其他中低階機型大都是弱化或cost down的版本

譬如說要主打賣點
在低階機器標榜「下放對焦能力」之類的
像是RX100 M7 就被稱A9的對焦能力下放
然後再把A92進一步提升
像是Nikon D5下放到D500之類

我們來談談單反的優點

握持感佳

https://zi.media/@yidianzixun/post/RmN8cZ

單反由於五稜鏡與反光鏡的關係
體積已經無法縮小了
就會開始講究起機身的握持感
各家單反相機握持感比大多數的無反相機都好很多

堅固耐用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7&t=2730532

單反相機到近幾代的機器
大多都是鋁鎂合金
小碰撞都不構成威脅
多數較好的機身與鏡頭
會具備一定的防塵防水滴的能力
在嚴苛的環境下
正確的使用下都不應該會出大問題

操作便利

https://www.dcfever.com/news/readnews.php?id=27229

在單反的年代
觸控不普及
所以越專業的機身按鈕越多
增加使用效率
80%的功能都能在按鈕上操作
基本上如果有前後撥輪距離專業相機不遠了
專業相機可能還多了AF-ON、對焦點控制桿等等功能

直覺拍攝

單反的觀景窗是光學取景器
從取景器看並不會感受到延遲
相對於無反來說是個缺點
對於長期等待拍攝的攝影人來說
這十分重要
假設今天想要拍攝野生動物
關鍵的開始動作
就可能錯失一些關鍵片刻

除此之外還要提起與取景器息息相關的「視野率」

視野率

請注意很多中低階型號不是100%視野率
諸如D5600 95% 視野率
77D 95% 視野率
不是100%視野率拍出來的照片會比從觀景窗看到的樣子
更大一點

舉個例子看
從觀景窗看你會看這樣

但實際上回放照片的時候會是這樣

有些人就會糾結「怎麼會跟我拍出的不一樣」
但對一個經常後製照片的人來說是沒差多少
不過對喜歡直出的人來說就有點麻煩

拍攝持久

這是單反引以為傲的能力之一
一顆電池可以拍攝上千張照片不成問題
如果有使用錄影/LiveView的話
消耗會比較大

鏡頭豐富

https://www.nikon-image.com/products/nikkor/

以目前單反來說
舉凡大三元、小三元、各類定焦鏡
然後就是大砲等級的鏡頭
不管原廠副廠在設計上
都十分成熟與穩定
挑選好的鏡頭
可以參考這篇

對焦成熟

第一台自動對焦相機1977年的Konica C35 AF
距今2020已經有43年的歷史
常見的單反都是採用相位對焦( Phase Detection Auto Focus,PDAF)
各家品牌的對焦能力詳見各家頂級機身
實際感受對焦的快狠準

另外單反在後期也提供LiveView
是使用對比對焦(Contrast Detection Auto Focus,CDAF)
這方面Canon使用在單反身上
LiveView對焦能力做得比較好
雙核自動對焦
人臉辨識很快牢牢抓著

「無反」

全名稱作

「無反光鏡相機」

這個名稱囊括很多類型的相機
像是傻瓜相機、類單等等之類的
我在這裡談的是「電子式取景可換相機」

其實無反的出現算是一種勢在必行
電子化的機器都逐漸地提高效能、縮小體積、減輕重量

舉例行動電話
曾幾何時的大金剛

進化一代神機Nokia 3310

出現變形的摺疊手機

模仿電腦鍵盤的黑莓機

再來就是iPhone/Android

一代代的進步
相機又何嘗不是?

當年的傻瓜相機被智慧型手機逐步取代殆盡
剩下感光元件較大無反相機生存下來
畢竟無反對比單反來說
優點還是很明顯的

根據wiki的時間表
大概就在2012前後開始大量爆發
Sony A系列、Canon EOS M系列、Fujifilm XF系列
Sony A7第一台FF無反相機
最近的Nikon Z與Canon EOS R
老牌單反品牌也開始做起FF的無反系統

回到無反本身上
我們來聊聊他的優點

機身輕巧

https://www.spill.hk/photography/nikon-z6-z7/

現代人講求效率與攜帶方便
漸漸地身邊的東西
逐漸變成薄型
像是筆電、手機
無反去除了反光鏡、五稜鏡
大大縮小體積與重量
讓使用者可以攜帶更加方便

實時取景

=>所見即所得
這個功能其實類似單反的LiveView模式
可以直接從螢幕上取得當下的構圖與曝光狀況
若有曝光狀況的誤判或者對於色調不滿意
可以即時看即時調整
手動對焦還可以透過「峰值對焦」
在螢幕顯示範圍輔助對焦
使得只能手動對焦的鏡頭可以更加有效率

老鏡重生

以前裝載在底片機或者單反相機上的鏡頭
都有每個廠商的法蘭距的問題
導致屬於短法蘭距相機的鏡頭
會無法轉接道長法蘭距的機身

舉例來說Nikon F mount(46.5mm)的機身不能裝載Canon EF mount的鏡頭
但是Canon EF mount(44mm)的機身可以透過轉接環轉到Nikon F mount的鏡頭

無反的時代
法蘭距大大的降低
Fujifilm XF ===>17.7mm
Canon EOS M==>18mm
Canon EOS R==>20mm
Sony E======>18mm
Nikon Z=====>16mm

基本上所有老鏡都可以轉接到這些機身上
所以這陣子轉接環生意很好
想要用手上舊有的鏡頭,又想更方便拍攝
就可以考慮這方面的機身
如果有自動對焦的功能就更棒了

從以上的法蘭距
又以Nikon Z最短
可以通吃所有鏡頭
所以大馬貓本就很開心
不管Sony Canon 都通吃了!!

轉接環其實也可能不需要
像是若是法蘭距差異不大
也是可以透過拆鏡的方式完成
但這個風險太大
除了可能損壞原有的光學結構之外
就算組成之後
也有可能導致光軸偏移
這個算是更進階的玩家再玩的XD

單反與無反的黃金交叉點就在

電子功能

對於無反來說具備單反所擁有的功能
是不足以取代或替代單反
電子功能的進步讓無反有了機會

效能

從傻瓜相機到現在的無反相機
電子方面進步很多
以前小相機伸縮自如動不動就沒電
到現在在功耗的維持與性能的提升取得平衡
從Sony RX100 一代到七代
每一代的改進就可以略知一二
無反的崛起是科技解決部分的困難
發展的速度之快
無反就好似相機界的「奇異點」

錄影

增強了錄影的功能
Fujifilm XT4 的FullHD已經可以高達240P
Canon EOS R5擁有8K30P 4K120P
沒意外應該是下放電影攝影機的功能下來吧(?)

看看XT4的實拍影片

對焦

性能的提升加速或計算複雜的演算法
提供更快速的對焦能力與額外的功能
最近新機必備的「人眼對焦」
甚至是「寵物眼對焦」
目前普遍都是FullHD實時人眼對焦
逐步進入4K對焦 甚至5.5K 8K等等
相信會越來越強的
這就是科技

防震

在單反的時代只有做在「鏡頭」身上
但眾多的無反相機逐步加入「機身」防手震
也就是採用光學防手震的方式
Olympus EM1 Mark III的M4/3特定機身+特定鏡頭12–100 or 300的防震級數
可以高達7.5級

X-T4的光機身防手震最高可以到6.5級(特定鏡頭)

目前FF還是停留在5級防手震看來感光元件太大要動起來也是有困難的
關於防手震
我有這篇介紹

移焦

以前在單反身上的移焦問題
在無反上就比較不容易出現了!!
因為對焦系統
從獨立對焦系統合併至CMOS
除非鏡頭已經光軸偏移或法蘭距不精確等問題
不然已移焦的單反鏡頭使用無反或單反LiveView
就不容易出現問題

選擇戰爭

大概說完單反與無反優點之後
就要開始大比拼了
現在的戰況就是呈現黃金交叉點

單反的歷史悠久
原廠與副廠的鏡頭群十分豐富
單以拍照來說拍攝持久、對焦能力足夠強大
重點價格足夠便宜

後來居上的無反雖然時間短
但電子技術的進步
讓無反獲得超能力
不僅強力的提高效率降低功耗之外
對焦能力衍生出「人眼」與「寵物眼」對焦
錄影的功能搭配高效的對焦
更讓人簡單拍出迷人的淺景深影片

無反的興盛
讓老牌相機也跟上去了
那你/妳是否需要跟上?

這是很多人疑問

我的答案是

「看你的需求」

了解自己需要什麼,才能選擇到你要的((廢話

先來看看這兩個條件

「口袋深度」 與 「攝影目的」

口袋深度

這是最現實的地方,但也最實際,看看你屬於哪一類吧?

  1. 土豪版:今天你是個土豪,沒聽過什麼叫做預算,那我說的絕大多數都是廢話,請店員給你介紹得會更詳細 XDD
  2. 小康版:基本上零零總總可以撐到預算5~10萬左右,以後可以在追加預算(?)
  3. 拮据版:預算1~2萬,再多就吃土了

攝影目的

  1. 拍攝電影(您是不是走錯棚,您比我更加專業啊)
  2. 拍風景
  3. 拍遠景
  4. 拍小物
  5. 拍人物

針對這幾個狀況我們先分析
但先請土豪與拍攝電影的朋友可以先行離場
其他朋友請繼續觀看

「口袋深度」

小康版

對於小康版的朋友來說
全新的無反或單反
在價格上來說沒有很大差異
除了選擇平輸/水貨可以省一些外
可以考慮FF系統搭個kit鏡頭做為開始
就可以拍很多東西了

便宜一點(4W~5W)

如果要精打細算、不介意二手貨的FF
比起買全新的機身與鏡頭的錢
省下的費用可以多買一支到兩支鏡頭
而且鏡頭優不優質網路上隨查可見
目前單反龐大的二手市場已經打開
5D3或者一代戰神D750都是很好的機器
Canon EF鏡與Nikon F鏡大量流通的二手市場
撿便宜也很合適

差不多便宜的就是高階無反APSC系統
舉凡A6600/XT3
其次就是A6400/A6100/XT30
都是搭kit鏡之類
新機一年後
通常會有稍微比較好入手的價格出現

再便宜一點(3W~4W)與更便宜一點(2W~3W)

若想再省一點可以選擇單反APSC系統
全新D7500 +18–140 平輸兩萬六(公司貨超過3W)
全新80D +18–135 平輸兩萬八(公司貨超過3W)
目前無反也蠻便宜的
全新XT30 + 18–55 平輸兩萬八(公司貨超過3W)
足夠拍遍任何東西
喜歡的話可以

差不多便宜的相機
大概就是XT2含kit的二手貨
不久之後XT3含kit的二手貨也會出現
現在沒看到的原因是因為「XT4還沒開始販售」
開始販售的同時
XT3的二手價也會同時出現並且掉價www

拮据版

口袋深度不夠,只能先求有再求好
參考這個指南

「全新品隨便選,二手考慮曾經是APSC的機皇」

  1. 全新品無反大概只能找Canon EOS M6 M50的M系列
  2. 全新單反就可能要D5600或者77D
  3. 單反高階APSC 類似D7500/D7200或者80D之類的,無反A6300/XT1/XT2等等
  4. 這是最後一招了,「隨便買」,機子年代越近越好,找一個熟悉相機的人幫你看

以上這些分類
還要搭配你的目的決定

「攝影目的」

拍攝風景

單反與無反隨便選擇
大部分的風景無關對焦能力與否
決定在於

是否有合適的焦段可以使用

一般來說
以單反與無反來說鏡頭是十分齊全
從便宜到昂貴任君挑選
昂貴買原廠鏡
便宜買副廠鏡
無反多了一個選擇就是轉接可能較便宜的單反鏡頭

拍攝遠景

假設今天只是拍「遠處緩慢或靜止的目標」
或者「運動中拍出來微模糊也無傷大雅的主體」
單反與無反隨便選擇
像是拍飛機、拍遠處的瀑布等等

但若是拍攝鳥類、寵物等快速移動的物體
對於一些即時性的變化
就可能會因為電子觀景窗或螢幕的延遲
導致錯過關鍵起始點
與按下快門拍攝的時機(不是無反單反的對焦能力好壞)
這時候單反就會相對比較擁有優勢
光線進入光學取景器讓使用中觀看

未來無反也會進一步改善這樣的問題
目前頂級機身已經逐步解決這方面的問題(A9/A92的連拍)
感謝Dcard B4 提醒予糾正
不過現階段大多數效能沒那麼好的無反來說
就只能透過使用者去調整拍攝方式

另外連拍攝影來說
頂級運動單反機種的快門快門延遲較低(D5/D6/1DX/1DX2/1DX3)
無反相機A9/A92與之持平,甚至超越當前頂級單反

舉例來說,在電子快門果凍效應上,A92明顯勝過於1DX3

另外高階單反或無反
各自使用的對焦模式PDAF或CDAF
到底差異多少
我不太了解其差異
畢竟沒用過
只能看別人的測試文

套一句下面的回文
「與大眾距離太遠」
不過這些都高階機種都是指標
展現各品牌的實力
旗下的產品都是根據價格下(一ㄢ)放(ㄍㄜ)的實力

所以非頂級機身中
未按下快門前,透過在觀景窗前觀看目標
大多數已銷售的無反相機,仍跟不上單反眼裡的直接
平常的連拍相信也符合大眾需求
但我相信未來最後無反終將與單反持平(降低延遲),甚至超越(增強對焦能力)

拍攝小物

可能你喜歡拍食物、模型,甚至是生態
跟拍攝遠景一樣
慢快門隨意選擇

只是無反大多有提供「峰值對焦」
再手動對焦的時候
提供你景深的區域
尤其在拍小物模型的時候十分有用
單反只能透過觀景窗猜測或者拍攝後放大確認

這一點無反是相對有優勢
單反或許也可以透過軟體去更新彌補這塊(?)

拍攝人物

對於拍攝多人合照、街拍等等人物

「不是單一人物為重點」

單反與無反的選擇比較沒有差異

不過對於單一或少數人一同拍攝,我會推薦無反

拍攝人像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眼睛
在淺景深的狀態下
通常眼睛在相機視野之中就得必須是清晰清楚

用過單反的人知道
對焦點在FF的機身上
還算小比較方便選擇人的眼睛
但在APSC身上
對焦點可大的很(由於感光元件縮小,對焦裝置小改,對焦點變大了)

以D7200為例

  1. 人眼等於單一對焦點=OK
  2. 人臉等於單一對焦點=八九成成功率
  3. 人臉等於單一對焦點,又使用長焦或者大光圈=丟骰子拼運氣

你說要用LiveView嗎
我寧願多拍幾張放大看看
對焦慢快門又慢…囧

如果有拍人像的需求
建議無反的對焦能力不錯的話選無反
再來再選「單反」
「對焦能力差」的無反拍人就別選了
除非你想要佛系對焦
那我也認了

以上的相機推薦的「型號」
都僅供現在參考

雖然日後也是差不多這樣的形式
只不過單反會逐漸式微
但也不必擔心
單反都是能拍的
雖然沒有新技術的加持
但拍照的核心仍取決於攝影者怎麼拍
如何好好利用相機這個工具發揮到淋漓盡致

至於預算多寡
就像是考大學學測的成績(口袋深度)
選擇了一個覺得還不錯的學校系所(相機)
在校園內接觸各式各樣的事情(各個焦段光圈鏡頭)
所以就開始各自發揮
行行出狀元(機機出神照)

新機出品或升級機身的時候
流口水也好
剁手手也罷
能否拍出一張滿意的照片
還得取決於你的巧手與想法


善於推坑別人
有入坑的困難盡情找我
我可以提供一些理性的意見
也歡迎推坑我 XDD
雖然我踩的也差不多了

https://www.instagram.com/shutterhoubo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