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過18–55後的人
就知道「光圈」的重要性
各家廠商18–55的塑膠鏡頭
大多都是F3.5~F5.6
畫質F8是這個鏡頭的顛峰(但與其他比較也沒到最好)
小光圈的代價就是要
拉高ISO
快門變慢
然而
拉高ISO就會有躁點
快門變慢就會有手震與無法凝固目標的問題存在
所以就會推出大光圈F2.8版本
Nikkor 17–55mm F2.8
Canon 17–55mm F2.8
Simga 17–50mm F2.8
Tamron 17–50mm F2.8
Sigma 17–70mm F2.8-F4.0
17-50/17-55/17-70是個十分好用的焦段
可拍廣角
又可以拍一點遠景
如果放大率夠大
可以代替一點微距
重點全程可使用F2.8的光圈(除了Sigma 17–70mm F2.8-F4.0,但長焦光圈還是比F5.6大一級)
與F5.6相比大了兩級光圈
而且這些鏡頭都加上了防手震
可用性大大提升
與其買18–55
我反而會推薦新手入手17–50/17–55/17–70
以CP值來說
還是會推薦副廠Sigma/Tamron
相對便宜
不過我個人偏愛Sigma XDDD
但
此時此刻來自世界第一支恆定F1.8的變焦鏡頭
Sigma 18–35mm F1.8
想當初購買的時候也是很猶豫
但購入之後…
Nikon 18–140和Nikon DX 35 1.8就一直躺在防潮箱內了
對我來說
18mm可以挑戰星空
24mm可以掃街
35mm可以拍人拍食物
而且掛著ART的稱號不是假的
最大光圈F1.8輾壓剛剛提到F2.8系列的鏡頭
F1.8的大光圈
白天平時在拍
完全不需要防手震
在曝光與ISO固定下
F1.8 1/100s 大約 F2.8 1/40s
稍微弱光 F1.8仍然可用
另外F2.8與F1.8的背景虛化
也無可比
只能說擁有「大光圈」才有機會「縮光圈」
但真的這麼完美嗎?
不
這是有代價的
就是「喪心病狂的重量與體積」
應該對於Bigma或健身馬的稱號也略知一二吧
使勁地在鏡頭上堆料、一顆顆超大光圈的鏡頭
擁有可怕的重量與體積
但也得到最好的畫質
還有一個小問題
這個鏡頭壞處就是天氣太好的時候
需要縮點光圈
不然1/4000s或1/8000s不夠用
目前這顆鏡頭還是D7200的掛機頭
就算用在Z6上
1.5倍裁切也能好好的進行4K錄影
只能說畫質不輸FF鏡頭
畢竟用在APSC機身就有高素質的畫質
在FF上也會是一樣優秀
他的兄弟型號
Sigma 50–100mm F1.8
又是另一件事情了
待下回聊聊
題外話
最近Tamron出了
給APSC的Tamron 17–70mm F2.8(Sony E)
不知道實際畫質怎麼樣
有防手震又有F2.8
看MTF是很猛
也很輕巧
算是一個繼Sigma 17–50 F2.8
之後參數上優秀且均衡的鏡頭
但我目前也沒有Sony的相機可以試用就是了
無反時代的到來
副廠也慢慢跟上腳步了
這時候入坑的人
真難XD
不過我個人而言
但在Sigma 18–35 F1.8面前
還是得俯首稱臣
光圈大的事實無法改變
防守震我可以用機身防震或者上腳架
沒有50~70端我可以用兄弟Sigma 50–100mm F1.8
但F2.8終究是F2.8
不然買了大三元的用戶
為什麼還要買定焦鏡
大光圈的美無法用小光圈、長焦、距離來簡單實現
我還蠻期待Sigma出18–35和50–100的後繼無反版本
我有八成把握
以後機身防震是APSC的標配
鏡頭不需要防手震
這兩顆後繼鏡頭會掀起風潮
附註:不是所有鏡頭都有各種接環,以下為附註本篇提到的鏡頭,但仍以原廠公告為準
Nikkor 17–55mm F2.8(Nikon)
Canon 17–55mm F2.8(Canon)
Sigma 18–35mm F1.8(Nikon, Canon等等)
Simga 17–50mm F2.8(Nikon, Canon等等)
Sigma 17–70mm F2.8-F4.0(Nikon, Canon等等)
國外開箱測試附註:
下一篇
您的鼓勵是支持我寫作的動力
以上有錯誤論述
煩請告知感恩